基本介紹
陜西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不僅是中國道教名山,而且是西岳華山的姊妹山,自古并稱“二華”,名著《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的許多故事就發生在這里。少華山自然風光綺麗,文化底蘊深厚,海拔高度約530米—2491米,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氣候宜人,空氣中富含負離子,生態環境近似原始,是陜西東部黃金旅游線上以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登山健身為主題的旅游風景區。
景點景觀
紅崖湖景區
紅崖湖景區位于小敷峪淺山地帶,北起山口,南連石門峽景區,東臨潛龍寺景區,西接少華峰景區。海拔高度在600——800米之間,總面積1930公頃。是進入公園的第一個景區。區內谷地寬闊,山環水抱,湖潭相連,峰巒突起,人文景觀遍布,有敷谷湖、石牌坊、紅崖絕壁、猴王峰等景點。
潛龍寺景區
潛龍寺景區位于迷糊峪,東鄰白崖峪,西接小敷峪,南至蟠龍嶺,總面積360公頃,海拔高度600--1300米,該景區因潛龍寺而得名,有柏抱槐、潛龍寺、迷糊峪等景點。
少華峰景區
少華峰景區,位于公園西部,是由變質巖和花崗巖擠壓、褶皺和斷裂而成,所以山勢雄偉,巖石裸露,峰巒起伏,溝谷幽深。山形如簸箕,箕口向北,東西兩側山梁蜿蜒而上,象兩條游龍交匯于主峰之巔。內側是左攆溝,溝內林木蔥郁,綠草如茵,有小道盤旋而上,直通山頂;外側絕壁千仞,深不見底,有玉皇頂、跑馬崗、馬鞍橋等景點。
石門峽景區
石門峽景區位于小敷峪中部,海拔高度800—2000米,面積2450公頃。景區內山高林密、奇峰重重、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這里雕琢得雄偉神奇、千姿百態,峰、洞、石、林、泉、瀑、廟交融成景,是一個以自然山水為主體的風景區,有天馬回頭、石門、母子峽、天仙瀑布、鷹石等景點。
密林谷景區
密林谷景區位于小敷峪的最南端,海拔1100—2491米,面積1220公頃,森林覆蓋率90%。景區內喬木遮天,灌木叢生,苔蘚遍地,虬枝盤錯,莽藤掛樹,珍禽走獸棲息,森林體系完整,生態環境近似原始,是一個以森林探險、科學考察、生態旅游為主的景區,有石板河、聚仙灣、柳林川等景點。
交通指南
1.從西安方向出發的自駕車輛,經連霍高速至華州。少華山出口下,經310國道向東5公里便可到達。
2.從山西方向出發的自駕車輛,經連霍高速至羅敷出口下,經310國道向西11公里便可到達。
3.西安紡織城汽車站每天早上8點有一趟車出發直達少華山,下午5點返程回西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陜西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渭南市華州區城區東南7公里處的秦嶺北坡,北起小敷峪峪口,南至秦嶺分水嶺,東到蟠龍山潛龍寺,西至少華峰。地理坐標介于東經109°45′-109°54′,北緯34°24′-34°31′之間,東西寬15公里,南北長35公里,總面積6300公頃。
地質地貌
陜西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質構造屬元古界長城系及薊縣系火山巖、碎屑巖和碳酸鹽巖,皆北東方向分布,層序清晰。地質構造為太華臺拱,構造線方向包括地層走向、斷裂及巖體長軸方向,皆為北東向。
陜西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地處秦嶺東段北坡,屬華山中、低山地,主要有片麻巖、石英巖和花崗巖組成。地勢南高北低,整個地形為兩梁夾一溝,呈U型。海波550-2480米。
氣候特點
陜西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所在的華州區,屬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雨適量。2017年平均氣溫14.8度,較歷年平均值13.4度偏高1.4度;年總降水量577.2毫米,較歷年平均值581.2毫米偏少4.0毫米;年總日照時數1821.9小時,較歷年平均值1876.9小時偏少55.0小時。年極端最高氣溫42.2度,出現于7月24日;年極端最低氣溫-8.1度,出現于1月23日。
水文特征
陜西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區域內主要河流為羅紋河,屬洛渭河系,發源于蓮花寺鎮的小敷峪,出峪后沿蓮花寺鎮北流,以羅紋鎮進入下廟鄉,經安家橋向東北注入渭河。干流長32.75公里,流域面積為56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陜西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有植物300余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銀杏、二級保護植物秦嶺冷杉、連香樹、水曲柳等。
動物資源
陜西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有野生獸類14科49種,鳥類45科179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林麝、金錢豹、白肩雕,二級保護動物有黑熊、鴛鴦、紅腹角雉、大鯢等。另外,景區蝴蝶種類有中華虎鳳蝶、中華新眼蝶等7科189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