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保存下來的建筑有160余間。整組建筑氣勢雄偉、特色明顯,體現了清末西風東漸的時代特征,填補了我國建筑史上的空白,有“江南第一豪宅”之稱。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福成故居是一處庭院式開放格局的官僚宅第,近代民居建筑與江南造園藝術和諧結合,中軸線上每進廳堂之間,庭院點綴,景色各異。宅內獨立的后花園、西花園廊橋、樓閣、喬柯、山石和諧搭配,環境典雅靈秀;東花園的花廳、戲臺更是自成院落,為一處難得的看戲觀魚、品茗娛樂之處,其水榭式戲臺較具特色,國內罕見。
薛福成故居欽使第規模宏大,內涵深厚,呈現出在傳統基礎上吸收西方文化的建筑風格和適合社會交往的園林式開放格局,是中國近代社會轉型期江南大型官僚宅第,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和旅游價值。
景點景觀
將軍門
是由兩扇“和合”大門組成,東側門框為門當,西側門框為戶對,意為“門當戶對”。抬頭仰視將軍門門額,可以看到一塊由光緒皇帝御筆親題的藍底金字“欽使第”一豎匾。欽使第意為欽命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欽差大使之府第。
天井
薛福成故居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它能夠完美地把園林小景與故居建筑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在故居每兩進之間都配有天井,兩側則有相對稱的庭院景致點綴其中。不僅如此,在故居內還有獨立的東花園、后花園和西花園,使整個故居成為園林式宅第,因此老無錫都習慣稱薛府為薛家花園。
轎廳
是中軸線上的第二進主體建筑。轎廳,顧名思義就是停放轎子的地方,相當于現代的私人車庫。陳宏華副主任告訴我們:正中間三間名為“西軺堂”,軺是古代使官所乘的馬車,“西軺堂”喻義著主人薛福成出使西方四國。讓我們感受到“欽使第”的宏大規模,從東到西,細數共有房屋九間。
務本堂
正廳的建筑結構與轎廳有相似之處,都是由三個三開間組成。主廳正中懸掛著一塊巨大的匾,匾上有三個字“務本堂”。“務本堂”是薛福成的上司和恩師曾國藩所書,“務本”是以農為本之意。主張洋務的薛福成告誡子孫在實業報國的同時,不能忘記農業是國家的根本。務本堂是主人用來接見重要客人,舉行重大禮儀活動的場所。
惠然堂
一條東西走向的內圍墻,它把整個宅第的前院和后宅前后分開,這道內圍墻在此起到“內外有別”的作用。從這道圍墻往后,就進入了后院,后院應該屬于私密空間,來訪客人一般是不能跨過這道門懢的。后堂是整個宅第的第四進,正中三間為“惠然堂”。“惠然”二字取自《詩經》中“惠然肯來”之意。惠然堂是薛家女主人會見親友、處理家廳事務的場所,也是薛家老小聚會的地方。后堂的建筑結構較前面的轎廳和正廳要簡單的多,這里的梁架大多數采用“圓做”手法,沒有雕梁畫棟,屋面也有軒頂的層次變化,九開間的隔斷采用的也只是杉木屏門,屏門可以拆卸,如遇在此廳舉辦重大聚會活動時,屏門可以卸下,使活動的空間變得更大。
轉盤樓
轉盤樓是欽使第中軸線上后兩進——第五進、第六進。該樓高兩層,純木結構,面闊十一開間,硬山頂,山墻上有五垛式封火墻,樓的兩端各有廂樓連接,平面組成了“回”字型,中間是一個長方形的天井。這個天井是整個宅第中較大的天井,天井地面上鋪滿花街。因這兩進樓房樓上樓下的走廊皆內向天井一面,通過廂樓內的樓梯,上下前后都能走通,俗稱轉盤樓。
這幢樓是江南大戶人家常見的一種住宅建筑形式。而薛家的轉盤樓與國內現存的轉盤樓相比有兩個不同之處,一是其規模宏大,面闊十一開間。前四進九開間已屬超出規定制度,到了轉盤樓更是犯了“彌天大罪”,小心的薛福成還是通過斷脊的建筑藝術將轉盤樓分成了三、五、三開間。這樣一來,這幢建筑并未超過薛福成官職所允許的五開間,現在我們眼前的轉盤樓已經成為國內較大的轉盤樓了。二是表現在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上。抬頭可以看到二走廊的欄桿,欄桿的造型已經采用先進的車床加工工藝制成。國家旅游局把此樓定為中華第一轉盤樓。
花廳戲臺
是薛家舉行喜慶活動,接待親朋好友或洽談業務之后看戲娛樂,品茗觀魚的場所。它由三間主廳,兩間偏廳,一座戲臺,兩條回廊,五間輔房,一泓清池,一座曲橋組成,自成院落,具有江南園林典型特色。戲臺的設計非常符合聲學原理,戲臺采用的是穹隆形屋頂,后置隔音屏風,聲音通過屋頂和屏風的反射,與池塘水面產生共振。回廊、主廳、偏廳回合的院落仿佛是一個巨大的共音箱,可以把聲音傳送很遠,因此在這座戲臺上表演無須擴音設備,聲響效果是比較理想的。主廳和戲臺一水之相隔,又有一種隔水聽音的悠遠的感覺。
實用信息
門票價格
成人票:25元/人
優惠票:12元/人
交通指南
市內乘5路、21路、27路、31路、40路、63路、86路至薛福成故居站下。